::: 艾爾希格科技公司 – 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
highlight

海外補助實績

艾爾希格科技公司title

2018.12.17

海外補助實績

第一週在 Plug & Play 上課,內容主要為如何在美國做到生意,獲得投資,存活下來,包含了:如何成功融入矽谷的生態圈,如何與投資人維持關係,成功在矽谷發展的 Startup 的經驗分享,如何建立有說服力的產品策略,如何建立公司形象,如何準備關鍵的演說,如何成功與其他公司做成生意,如何談判,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新創公司該如何準備專利,把你的生意帶到美國來該注意什麼法律規定,如何募資,矽谷為何不一樣等,非常多內容,很多都是由經驗老道的人所分享,的確有料。

不過聽課歸聽課,自己實際面對所有未知,還是困難重重,畢竟每個團隊的狀況與面對的事都不一樣,所以 Plug & Play 還另外提供了資深導師指導,讓團隊定期諮詢。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在 Plug & Play 購買的方案並沒有包含資深導師指導,新創就是要在沒辦法中找出辦法,我們仍然透過各種方式得到部分的諮詢幫助。首先調查好適合的導師,以我們的例子是 AR / VR / IOT / Wearable 相關領域,再加上聽課內容來判斷誰最能給我們幫助,未來可能幫我們牽線與其他公司的合作,準備好五分鐘的自我簡介與 Demo,還有我們要請教的問題,接著調查他們會到 Plug & Play 的時間,在適當的時機找導師一起吃午餐,有個半小時左右的聊天,結果都有讓他們留下好的印象,保持聯絡關係。

其他的時間我們也沒得閒,因為要談成一筆生意,必須要面談至少四、五次,再加上前期的 Marketing,還要想辦法聯繫上對方公司裡適合的人,針對對方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時間上不會很快成,必須要及早開始動作。我們馬不停蹄地參加很多 meetup,每次都一定要求到上臺向大家介紹我們產品的機會,同時也不停地把觸角伸出去,和很多有人脈關係網路的人碰面,說服他幫我們介紹,想盡辦法聯繫到對的談生意的人或可以幫忙牽線的人。初步有了一些不錯的希望,有一半以上我們預計有機會談成生意的公司都有聯繫到人,並且安排時間面談,也有意外在 Meetup 上因為聽了我們的介紹而主動接觸談生意的契機。

10月算是摸索期,來矽谷前有很多不清楚的未知,例如要怎麼連絡上到我們想接觸的公司,要怎麼見到關鍵的人,會不會完全沒門路等擔憂,這些都在第一個月得到了方向,善用臺灣人的人脈網絡是很重要的關鍵,只要你的東西不差,臺灣人基本上都算很樂意幫助臺灣人,而且其實矽谷有很多臺灣人,比我們想像中的多,而且也都很優秀,絕對是有意在矽谷開發商業機會的人的重要門路之一。

10月我們就根據10月摸索學習到的方法,再更擴大加深去做。首先我們參加了一個VR/AR 相關的展覽-XRDC innovation conference,這個展覽請了很多業界人士來分享他們在 VR/AR 相關的研究與發現,所以很多 VR/AR 相關的公司的員工會來聽,而我們就在演講廳旁的展場擺攤,向來展場的人介紹我們的產品,有一定的機率會遇到那些我們想接觸但還沒找到方式的公司的員工,然後因此接上線,結果滿不錯的,有遇到 Google Daydream、 Apple Camera、 Magic Leap的員工,聽了我們的產品介紹也都覺得很有用,另外也有一些我們沒有預想到的公司對我們表達他們正需要像我們這樣的產品,而且他們已經找了一陣子沒有找到適合的。

接著,我們就根據10月所學習抓到的步驟,來跟我們列下的十幾個廠商一一會面,一邊調整腳步,不過,事情也不是總是那樣順利,其實充滿曲折,有直接拒絕,有表面上說好,但實際上連絡很少回覆,就算真的很有意願,也還有時機上的問題,我們所瞄準的需求不一定在對方眼前較急的目標內,必須保持聯絡,下一季之後再來看看。可以感受到 VR 仍然不受市場看好,大家是偏保守的,能確定有市場的只有專業類的教育,例如醫療手術的模擬與練習、專業技工的模擬與練習等,至於大眾的消費市場還是不明的,遊戲應該是大眾化 VR 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應用,這方面投資最大的就是 Facebook 了,他們是少數不斷在擴大投資的公司,而且也有很強硬的營收可以撐過低潮期,VR 業界裡的人都很期待 Facebook 將在明年春天推出的 Oculus Quest,認為將會帶來一波風潮。總之,碰壁是一時的,不是永遠不可能,我們會再調整一下,傾聽對方的立場,再次嘗試。

時間過很快,來矽谷的八十天很快就要過了,結果很豐碩,從一開始來很多事不知道怎麼啟動,到現在經歷了很多,找到一些執行的模式,累積一些關係,下次再來都可以繼續用上,不過就差在還不太知道怎麼讓商業上的進展加速,畢竟我們的公司還是在臺灣,不是長期都待在矽谷,每次來也都巨額花費,因此速度對公司的生存非常重要。

回顧一下這八十天來所發生的事,希望有些經驗能幫上未來計畫來矽谷發展的公司。我們公司的產品銷售對象是企業用戶,這也是我們這次來的最主要目的。首先我們靠政府的補助加入了 PnP,把這裡當作臨時辦公的據點,第一周 PnP 提供了一些基礎課程,讓我們再次確認了一些在矽谷的做事方式,老實說聽課跟實際去做的差異很大,只能給概念,之後還有專業的導師可以讓你諮商,我相信這部分對很多公司來說都是最有用的幫助,可惜我們申請到的補助並沒有包含這個部分,最後是辦公空間,原本預期我們也許可以跟同辦公空間的其他團隊產生一些激發,這部分是沒有發生的,因為我們各自有各自的事在煩惱,差異有點大,頂多可以互相聊聊,參考參考,以至於後來我們都在自己的住所工作,並沒有去辦公室,省下通勤的時間。

如何從目標的企業客戶找到對的聯絡人,是做成生意的最大關鍵,也是第一步最大的障礙,我們從幾個不同的人身上聽到要好好善用Linkedin,不過我們並沒有試到成功的。後來我們先連絡上幾個人脈較廣的人,將我們的產品好好展示給他們看,表示我們的東西是好的,成熟的,對方才願意將他的人脈介紹給我們。另外我們也勤於參加各種可能會出現目標客戶公司的員工的聚會,而且一定要能上臺介紹我們的產品的才要去,能上臺介紹才能一次讓很多人聽到,在臺下一個一個介紹太難碰到有用的連結了。於是就這樣把我們的觸角展出去,但整體的前進速度還是很慢的,因為大家各自都很忙,有他們現在自己在專注的項目在執行,很難一下子就改變對方的優先順序,而且一定要要求見面談才有機會繼續往下,光是 email 聯絡對方很難好好去思考,一下子就把你忘了。好不容易約到見面了,那很可能就是唯一的一次,必須要想好對方可能的需求,而將提案好好打中他們的需求,簡短切中要點很重要。另外,見面也不是單純的自我介紹,還要立下下一步的動作,否則對方就是聽一聽,覺得很好,然後就忘了,一定要立下接下來要做什麼,這樣才會往前推進。最後,被忽略是很正常的,不要把它想成是拒絕,常常只是因為對方真的很忙,不斷再次去約還是能約成功的。

最後的最後,十一月底跟十二月不適合來矽谷做生意,因為這段期間的假期很多,大家都在忙著想放假的事,或者就是去放假了,會不容易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