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社會影響力典範
「如果我們都能發掘身邊的優良產品,直接向友善生產者購買,重新找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利,發生共榮共好的美好關係,不是很好嗎?」這是鄰鄉良食的初衷,也是創辦人譚景文十年來的堅持。
鄰鄉良食創辦人譚景文
鄰鄉良食的成立起源於2010年九月台灣電信龍頭業者所召開的一場企業社會責任會議,會議中討論企業在實踐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協助災區和獨立小農」倡議上遭遇到的困難:企業大都無法將他們的真實需求與購買力有效與農村、部落串接,轉化為農產品的持續消費,形成一張永續循環的網絡。
這件事聽起來簡單,執行起來卻很困難。譚景文表示,企業常有扶持在地小農的心,但因為「大」企業和「小」農,營運規模差異大,雙方思考邏輯不同,使得現況是今年幫助某社福單位,明年就換一家;以永續角度來說,企業頻頻更換的過程,對於農村和部落來說變動太多反而導致收入不穩定,生存風險更大。
舉例來說,當小農和企業主簽約後,才發現天氣、病蟲害會對生產造成不穩定性,沒有達成目標是很平常的事,但企業端已經說要幫忙,希望能達成,如遇到產出不如預期,企業主好心被潑冷水,合作意願就會降低。或者可能小農樂觀預估好的農收,沒想到栽種出的農產品品質不如預期,因捨不得勉強出貨,日後的合作就很難談了。
因此鄰鄉良食的存在,要將雙方的思考化繁為簡,溝通、協調擬訂出雙方可以了解的模式,為企業設計符合策略核心的農產品採購方案,排除採購過程中的所有障礙。
另一方面,譚景文與夥伴積極下鄉,深入探訪使用有機及友善環境栽種的小農,依據耕作規模、目前仍無穩定銷售通路、農產品品質優良但年收入仍低於平均等條件篩選合作農友,以公平交易精神協助制定透明合理的價格及創意行銷,找到長期穩定的銷售方式。
成立之初,鄰鄉良食就獲得大企業支持,十年來獲得包括HSBC、友達光電、中華汽車、新竹科學園區知名大廠的持續支持,更曾榮獲「第二屆企業永續創業競賽冠軍」、「遠見雜誌第一屆社企之星」、「英僑商會社會企業獎」等獎項的肯定。
譚景文坦言,看似助人助己的過程,一路上也走過許多冤枉路。多年前接竹科、楊梅的企業團膳訂單,有一次竟遇到分裝運送人員惡意漲價,直言不漲價就不出貨,「但團膳不能一天不供應,」譚景文自嘲被當成提款機,萌生想自己分裝的決心。
「過去經驗告訴我,不可以從農場直接送到客戶手中,必須要先作蔬果整理、包裝,把關產品品質」譚景文說。鄰鄉良食於是雇用地方單親媽媽理貨。沒想到,因為蔬果種類、長短、採收天數不一樣,需要經驗及專業也不同。「因為專業性不足,做一年,賠慘了!」後來還是委託專業廠商處理。但從失敗的經驗,我們學習到風險評估,避免做超過能力範圍的事。
邊做邊學逐步上軌道,鄰鄉良食陸續吸引更多企業合作:例如和知名速食漢堡業者摩斯漢堡,供應牛番茄與檸檬,已合作逾六年,原因即在於鄰鄉良食推薦的小農有理想和堅持,透過雇用在地清寒婦女,創造弱勢就業機會。重要的是可以溯源,譚景文表示,如果是從農產公司進貨,所有來源的農產品都混在一起,出了問題如農藥超標等會找不到源頭。
回顧成立以來的成績單:目前有5000家通路成為鄰鄉良食的合作夥伴,30家企業長期合作案。知名企業包括全家便利商店、摩斯漢堡、石二鍋、楓康超市、寶雅、台積電、凱基、中強光電等。通路夥伴全家便利商店銷售的「小青農場」蔬果,就是鄰鄉良食為全家量身打造的品牌。
為了從全球成功的社會企業典範學習經驗,兩年前,鄰鄉良食引進荷蘭巧克力第一大潮牌「東尼巧克力」,訴求不剝削非洲巧克力工人、不雇用童工奴隸、成份天然又好吃,在台上市後市場反應熱烈,也促使通路開始正視永續產品的市場潛力。接下來,譚景文預計再引進10~15類全球永續友善食品,加上台灣自有的永續品牌,未來讓通路成立「綠色商品專區」,猶如歐美主流超市,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選擇,也讓通路商因為支持永續產品賺到錢,願意長期支持。如此,才能創造「生產者、通路、環境生態、消費者」都受益的多贏局面。
譚景文說:「走了十年,學會了要創造影響力,不能只靠大家的愛心,必須要讓自己變成主流才有機會,而鄰鄉良食正走在主流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