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17 [108年度社企特輯]不趕鴿子,幫你洗冷氣!生態角度讓人鳥和平共存 / 專訪博威鳥控 – 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
newsbanner

最新消息

2019.10.17

[108年度社企特輯]不趕鴿子,幫你洗冷氣!生態角度讓人鳥和平共存 / 專訪博威鳥控title

文/羅奕儒

「鳥自由自在飛翔在天空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去處理牠?」

在我們熟悉的卡通、小說或電影文本中或是日常所見,鳥類大多是自由自在、恣意翱翔的象徵,當聽到有公司居然是專門處理鳥類問題,一般人不免感到好奇,甚至出現這樣的質疑。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日常所見的鳥類,究竟是誰,是從哪裡來?事實上,我們常見的八哥、鴿子其實都是外來種,不斷擴張的數量早已危及本土鳥類的生存;而印象中在電線上跳躍、甚至會吱吱喳喳歌唱的麻雀,與人類的生活空間大幅重疊,築巢在冷氣機或屋頂上,造成人鳥衝突不斷。

「一個空間中已經不是只有動物生存,人類與動物之間很高程度的相互影響,甚至衝突,而既然是人類造成的問題,就必須要由人矯正回來。」第一家以生態專業處理人鳥衝突的社會企業——博威鳥控共同創辦人林靖淇這麼強調。

對生態的熱情,「博威鳥控」的誕生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但舉凡處理賴在冷氣機上不走的鴿子、入侵住家陽台的八哥甚至經營者離世而留下整籠無人接手的賽鴿,竟然有一家公司專門處理這些「鳥問題」,那就是博威鳥控。

博威鳥控起源於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兩位共同創辦人和野生動物都有著深厚的淵源。

杜昆盈說,自己的碩士論文其實就是做夜鶯的生態防治,面對每天被夜鷹的叫聲吵得睡不著的民眾,他採用聲控開關搭配光線的方式,引導夜鷹到較遠離住家的地方鳴叫,順利解決民眾的困擾。「也是因此發現原來有這樣的需求,而我們可以透過更有趣、符合生態的方式讓解方產生。」

林靖淇則是工業設計出身,研究所時大老遠跑到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實習,確立了對野生動物領域的熱情。

而為了找到能結合興趣與設計本科專業的方向,她甚至嘗試過擔任實習照養員,後來偶然認識讀到杜昆盈的論文,才想到也許可以把工業設計的專業應用到野生動物經營管理與防治上。於是,他們倆先後加入了博威鳥控,開啟了與野生動物深厚的緣分。


博威鳥控共同創辦人杜昆盈(左)、林靖淇(右)。/博威鳥控提供

博威鳥控的存在,除了希望解決表面上人與鳥的衝突;更進一步希望達成的,其實完整生態保育的系統。

杜昆盈說,談起野生動物保育,過去比較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珍稀物種保育、棲地調查等等,但若要完整生態保育,其實還有許多重要的事,例如棲地經營管理、外來種處理與移除等等。「博威鳥控的角色,就是希望可以輔助這塊,讓臺灣的生態保育更完全。」

至於為什麼選定鳥類,而不是其他動物呢?那是因為鳥類的移動能力強、活動範圍廣,是和人類接觸最頻繁、並且能夠反映出環境狀態的動物。

「就像是礦坑中的金絲雀,鳥類就像是環境的預警器,如果環境出了問題,第一個反映出來的就是鳥。」林靖淇分享。

解決層出不窮的「鳥問題」,環境教育送到家
一般人最常碰見,也是博威鳥控最大宗的業務,其實就是處理寄居在陽台、冷氣外機上的鳥類,而前三熱門的物種,分別是鴿子、八哥和麻雀。

「牠們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和人類的生活空間幾乎重疊。」由於距離太近,早晨的鳥叫、築巢後影響冷氣機運作,以及禽流感等疫病防疫都成了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博威的系統採用線上通報、估價的方式,當民眾出現類似的問題時,需要先提供環境、物種照片,方便博威團隊評估問題。

以最常見,鳥類在冷氣機上築巢的事件來說,民眾可能會覺得鴿子趕都趕不走,但透過照片博威團隊可以觀察到,問題可能是此處不容易清潔,鳥糞、食物殘渣遍佈,對於鴿子來說,這裡就是個理想的築巢點,所以驅趕也趕不走。

於是,協助清潔、保養冷氣,或是依據鳥類的移動軌跡安裝防鳥刺、防鳥索,或是防鳥網等裝置就成了下一步的動作,當環境調整好,原本的問題很可能就迎刃而解。


不趕走鴿子,而是協助清洗,或根據鴿子的生態習性加裝防鳥網等設施。/博威鳥控提供

進到民眾家中處理人鳥衝突的過程中,團隊發現許多衝突的核心,其實是出在人對於野生動物、對於生態的認識相當有限!由於不認識物種、不了解牠的習性,很多人碰到問題時就會用最直觀的方式——驅趕、下毒解決。

因此,博威鳥控做的事,除了用生態方法解決問題外,還包含在線上諮詢、實際到訪處理當中,趁機傳播正確的生態觀念。

一方面問題解決了,一方面民眾也覺得很有收穫、很賺。「希望避免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處理,造成動物的痛苦。」

上山下海,深入杳無人跡的巢區
但「鳥問題」可不只這些,除了像鴿子直接與人類發生衝突的情境,另一種需要被處理的狀況,是已經危及自然生態的外來種鳥類,其中一個案例,就是近年來讓林務局及相關單位相當棘手的——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是原生非洲、中東地區的一種朱鷺, 1970 年代,因為觀賞的目的被引進臺灣,卻因飼養單位未做好妥善的管理而溢出至野外。

由於氣候與原棲地相近、環境資源豐富,再加上無天敵,埃及聖䴉在臺灣快速擴張, 1970 年代引進的個體不過 15 對, 2017 年族群數量已超過 3,000 隻,是林務局視為重點處理的「外來入侵種」。

2018 年起,林務局委託博威鳥控參與控制甚至降低埃及聖䴉的數量。除了調查、監測埃及聖䴉族群分布的狀況外,團隊人員還需要深入牠們的巢區,實際執行鳥蛋和個體的移除。


冒著危險涉水,處理外來入侵的「鳥問題」。/博威鳥控提供


處理外來入侵的「鳥問題」。/博威鳥控提供

然而,事情可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林靖淇說,基本上埃及聖䴉居住的地方,常常是在紅樹林或是水域附近,團隊必須要涉水進到巢區深處,把握有限的時間快速執行移除作業,還要避開被樹枝割傷、被蚊蟲叮咬或是寄生蟲的風險。「由於環境惡劣,任何判斷都要很精確,也需要高度專業,不然真的很危險。」

不怕辛苦,期望生態作為一門「專業」
目前,博威鳥控以社會企業的形式持續深耕,但建立「獲利模式」相當辛苦。目前公司的業務分成 B to B(主要承接政府或企業專案)、 B to C (進到民眾家中處理鴿子、八哥等鳥類問題)兩種,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靠 B to C 的業務。

「政府發標的計畫經費相當有限。」談起計畫預算,林靖淇語氣滿是無奈。然而,若希望在生態經營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仍要透過承接政府的計劃案才能達成。「我們是靠著承接民眾的案子養活自己,再靠承接政府的案子實踐想做的事。」

今年度,博威鳥控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企業輔導計畫,透過平台的媒合,有機會接觸、認識一些企業,也發現一些企業面臨農作物遭到鳥禽類偷吃、工程計畫有生態防治需求等。目前,與企業 B to B 的合作模式,共同舉辦活動、或是輔導處理野生動物問題,也成了博威鳥控發展的重要方向。

對未來的期望,杜昆盈說:「希望公司可以養活更多相關領域的學弟妹,讓他們可以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是有信心。」當所有人都覺得科技業、金融業才有前景的時候,他們希望博威可以成為一個指標,讓大眾看到原來生態也是一門高度門檻、並且可以獲利的專業。


博威鳥控(birdway),原意就是鳥走開,但未來希望能轉成希望像鳥一樣在天空俯視,提醒團隊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博威鳥控提供

延伸閱讀:
守護環境不再被動,人與環境對話出永續力量/專訪環境友善種子
活得像個在地人:泰國社企 Local Alike 打造上百個社區遊程,實踐永續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