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創業的日子總是異常忙碌, 然而再怎麼忙碌, 每年的 MMDays Showtime 是怎麼也不會錯過的。而每年的 MMDays Showtime 剛好又是一年的年末, 因此正好也可以將一整年的心得跟各位讀者做個簡單的分享 。
關於創業這件事情, 基本上就像 EngineC 所提到的, 通常只要挑對題目, 找對人, 做對事, 一切就會水到渠成 。然而一旦當你踏入創業這條路時, 你會發現 “對的題目” 有點難定義, “對的人” 有點難找, 而錯誤的事, 則是天天在發生 。而當我讀到有物報告創辦人周欽華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跟創業來做類比的文章時, 更是心有戚戚焉。
竹科大佬說創業的成功率不到 10%, 更有人統計出創業的成功率其實低於 2%, 總而言之, 創業這件事情很難、很複雜, 因此創業者的心理素質可能比創業者的智商重要的多。也因此 LIVEhouse.in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 也為文告知大家, 在創業前應該要搞清楚的五件事情 , 提醒大家空有熱情, 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在這條路上, 你所遇到的阻礙跟困難, 基本上應該不會小於哥倫布。
而在創業這幾年來, 讓我感觸最深的, 不在於挑對的題目, 因為時空環境時常在變化, 也因此, 公司的目標也有可能會改變(稱之為 pivot); 也不在於做對的事情, 基本上創業團隊時時可能會犯錯, 如果期望大家都不犯錯, 那創新也不可能產生; 因此, 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如何建立一個高熱情、有機且專業的團隊, 而這些人願意大家一起扶持橫渡這一望無際的汪洋, 達到成功得彼岸 。如同昇陽共同創辦人兼矽谷投資人維諾德.柯斯拉(Vinod Khosla)所說:「你打造的團隊, 就是你打造的公司」 。因此在創業中, 最應該重視的因素, 也是最能夠控制的因素, 就在於團隊的建立 。
如果說團隊的建立跟創辦人的眼界毫無關係, 那應該是騙人的。基本上創辦人的眼界跟器量, 決定了團隊的眼界跟器量。Steve Jobs 曾經說過, 建立團隊就要找 A+ 的人才, 而毫無疑問的, 基本上應該沒有人會自貶成 B- 的人才吧?而什麼樣的人才叫做 A+ 人才呢?這就值得創辦人好好琢磨思考了 。不過通常創業之初, 這選項也沒這麼困難, 因為創業維艱, 通常比薪水是比不過大公司, 因此能比的就是願景 。但是願景這東西虛無縹緲, 通常很難比拼過這些 A+ 人才手上其他的機會 。因此在經過一輪拒絕後, 你可能會發現, 你最好的初始夥伴可能是你的鄰居、求學時期的同窗、或是社群中的好友。另外, 一個新創公司或是團隊在中途夭折, 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核心團隊中的不合, 如何避免這件事情, 就在於慎選初始的合作夥伴 。初始團隊的向心力, 凝聚力跟默契, 是很重要的關鍵 。
我們東方有句諺語叫做物以類聚, 西方也有類似的諺語, 叫做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flock together.” 指的都是同樣的意思。吸引其他優秀人才加入的原因, 有可能是來自於創辦人的魅力, 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來自於這團隊做了什麼事情, 完成了什麼樣的成就 。而吸引優秀人才加入的原因, 絕大一部分是因為在這個團隊中可以做到他真正想要做到的事情。因此, 團隊達成了重要的里程碑, 要不吝於在社群中分享, 甚至要做成文字紀錄, 讓大家可以方便地透過搜尋引擎可以查找的到。你的產品, 你的服務, 應當成為你最好的招募管道。
一個運作良好的團隊, 來自於大家有共同的認知, 以及能夠互相理解的互動方式, 簡單的來說, 就是彼此之間有著良好的默契 。而一個團隊文化的建立, 跟創辦人絕對是息息相關的。創辦人互動的模式, 就成為了這個公司的 DNA 。以我們團隊為例, 當我們談到信任時, 我們指的是完全的信任, 所以我們會跟全團隊分享我們目前所有的營運數據以及所有的執行策略;當我們談到溝通時, 我們指的是, 所有的人可以根據所得到的資訊, 來質問相關的負責人, 不管他是什麼職位, 我們要秉持著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來處理問題; 當我們談到責任時, 我們指的是, 所有的人應當要為自己的工作內容負責, 因此我們從來不管上下班的時間, 甚至是工作的地點(在家工作亦可, 很多的行銷夥伴可能是在咖啡廳工作…)。
而為了確保進來的人, 能夠充分地理解我們的團隊文化, 我們會有一系列面試的過程, 而在面試過後, 最後不能錄取的最大原因, 通常都是文化因素。而文化這東西是很抽象的, 因此, 通常為了面試一個人, 可能最終會耗去我們一整個團隊的時間。但是這消耗的時間, 最終將是值得的。因為在面試過後, 團隊彼此之間會討論, 為什麼他(她)覺得這個人可以, 以及為什麼他(她)覺得這個人不行, 而這個過程通常也就是共識的凝聚, 價值觀的表述, 是非常珍貴的 。當然, 文化的建立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排擠, 而排斥了一些不同面向的人才; 這時創辦人的決策就很重要了, 什麼樣的人可以 “破格” 入取, 將重新形塑團隊的文化, 也會開拓團隊的眼界 。(注意:既然是破格, 就意味著, 這事非常非常少發生。)
公司中最好的投資, 永遠是在人才身上, 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這一個信念也來自於我人生的實踐:我對於我自己最好的投資, 永遠是來自於獲得更進一步的能力, 昨天不會做的事情, 今天會做了, 這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 。因此, 對於團隊中的夥伴, 一定要時時思考他們成就感的來源, 對於每個優秀的人才來說, 每一個人所擅長的部分一定多少都不太一樣, 而怎麼讓工作的分工可以讓大家在工作時獲得最大的樂趣, 這就是團隊 leader 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 。團隊中的 leader 除了要不時觀察成員的績效之外, 真正而更重要的是要釐清大家的想法, 因此一定程度的 1:1 是需要被建立的, 透過面對面的談話聊天, 可以確認彼此的想法, 進而有更好的安排。Paul Graham 曾經說過: 「去處理人類經驗中最難的問題:如何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 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迫使自己, 以及迫使團隊成長的方式, 就是用 10 倍思維來思考事情 。10 倍成長的思維不是一個線性成長的思維, 而是一個跳躍成長的思維, 因此用以前成功的方式繼續做事, 是無法達到 10 倍成長的。 而許多事情, 用 10 倍思維來思考, 也可能把現在的難題迎刃而解。比如說, 你會因為公司比現在 10 倍大, 而工作時數變成現在的 10 倍嗎?顯然不太可能, 除非你的時間單位跟別人不太一樣 。那你就會反過來思考, 如果業務量是目前的 10 倍時, 除了用線性思考模式, 多雇 10 倍人力之外, 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如果你想到了, 那你的思維就跳躍了。而人類進步中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就在於這個思維的跳躍之上 。
那麼 10 倍思維, 跟團隊建立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關係, 10 倍思維促使團隊更加有效率地運用手邊的資源, 促使團隊思考如何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而在這過程當中, 我們就促進了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創新的文化被建立了!而新創公司, 相較於傳統的大企業來說, 最難能可貴的, 應該就是這創新的文化, 而這也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團隊之所以吸引優秀人才的地方。
在文章的最後, 讓我引用「檢查表」這本書的一段話:
我們總是希望擁有最好的零件-最好的藥物、最好的儀器、最好的專科醫師-確忽略了如何使這些零件相合,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白維克又說:「了解醫療系統的人都知道,最好的零件未必代表最好的系統。」他曾打個有趣的比方:如果我們擁有了法拉利的引擎、保時捷的煞車、BMW的懸吊系統,加上Volvo的車身,把這些組裝起來就成了全世界最夢幻的汽車了嗎?「那只是一堆昂貴的垃圾,連一部像樣的車都談不上。」
創業是困難的, 而一個成功的創業, 其最終的基石來自於其所建立的團隊 。
撰文者:LIVEhouse.in 設計部門總監 鄭鎧尹 2015年12月 原文連結MM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