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臺北產經資訊網》授權刊登
疫情嚴峻下,提升產業韌性為重要任務。伴隨著許多零接觸與低接觸的服務需求因應而生,從IoT、AI、大數據、區塊鏈等數位科技的進化,也加速企業不斷推出許多創新應用,危機中即時掌握疫情商機,更是企業處理應變能力的韌性挑戰。
前言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嚴厲的管控行動,例如鎖國、封城、停業及禁止相關賽事、聚會活動等措施,希望能夠進一步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與範圍。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型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型態,如何理解與掌握這些變化,並思索可能的商機,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本文將進一步分析。
壹、 新冠疫情突顯產業韌性的重要性
「韌性」意指企業回應災害事件及從災害中回復的能力,包括事件發生前的預判,事件發生中的回應與調適,以及事件發生後的回復與成長。首先,在事件發生前的預判方面,企業是否在平常即有對未來環境做前瞻掃描與評估的行動,是否針對未來可能對企業產生重大衝擊的外在可能因素,例如政治法規(如中美貿易及科技大戰)、科技(如破壞性的各種數位技術)、經濟(如金融海嘯)、社會環境等變因進行相關的評估,尤其是組織所面臨的各種可能風險,如產業供應鏈、市場、競爭及客戶的變化,並預擬因應舉措。
根據WEF「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除了傳染病風險外,未來十年內還可能發生如極端天氣、資料詐騙或竊取、網路攻擊、水資源危機、全球治理失敗及資產泡沫化等風險,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有需要評估其對國內產業可能的危害程度而先未雨綢繆。
其次,在事件發生中的回應與調適方面,首要之務在於保障全體員工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以此次疫情為例,如何做好相關防範及健康管理措施,以保護所有員工的健康,有賴於公司平常的演練及疫情時期嚴格的管制。觀察目前臺灣企業的防疫狀況,雖然有些組織以嚴肅的態度在進行防範與管制,但也看到很多單位在國內疫情緩和下已放鬆戒心而形式以對,若萬一再有破口,後果將不堪設想。
除了人員的安全外,如何讓組織營運不中斷,包括業務、生產、供應鏈的掌握,以及如何在公司沒有業務之下還能繼續存活,考驗組織的應變能力。尤其是現金流,有日本經營之聖稱號的京瓷公司創辦人稻盛和夫即指出,企業經營必須以手頭的現金為基礎,努力提升自有資本比率,保證自己的現金流量。該公司可以在2~3年沒有營業額的情況下仍能存活,因為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企業除了平常要有準備之外,隨時掌握政府的紓困與振興措施也是必要的行動。
最後,是事件發生後的回復與成長。基本上,此次疫情影響既深且遠,不管是國際政治、經濟產業、消費及民眾的生活方式都將展現出與過去不同的面貌,雖然帶來許多的挑戰,但也有許多的商機亟待發掘。例如過去多數活動以面對面的交流進行互動,非常仰賴人在實體及空間移動,但未來需要透過數位工具進行交流互動,或透過機器人進行無人服務,型塑新的零接觸、或者低接觸的消費體驗。
又如過去在就醫、教育、工作方面的互動交流習慣面對面,但未來防疫意識增強將帶動線上生活和在家工作的增加,在零接觸趨勢下,診療、工作、教育和娛樂將移轉至線上,運用創新科技提升零接觸互動。亦即未來需要更智慧、更彈性、更健康及更永續的產品、服務及基礎建設,如何提前部署現在即需採取行動!
貳、 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與需求
現在大家都在思考後疫情時代要怎麼轉型,但是以現在的情勢觀之,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與疫情共存。因為可能沒有後疫情時代,疫情將可能變成常態,因此或許應把未來命名為疫常時代比較貼近實況。如果未來我們需要長期跟疫情相處的話,未來的實體空間一定是需要低接觸的環境,人跟人最好少接觸,或者根本不要接觸。
所以這兩年我們看到宅經濟大爆發,民眾在家裡購物,在家裡訂美食及餐飲,在家裡接受醫療診治,透過虛擬實境(VR)在線上學習等。亦即在家就可以進行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甚至在家上班、做生意及學習,有非常多的商機出現。例如有健身器材廠商賣在家騎的腳踏車賣得很好,因為可以朋友間揪團一起騎,互相加油鼓勵,增添趣味性,更激發運動的動機。
當民眾宅在家,所以Foodpanda和Uber Eats滿街跑。以後如果疫情更緊張的時候,可能需要無人載具配送、自動化的倉儲及物流等。未來餐廳的營運,沒有實體的餐廳營運據點沒有關係,因為現在民眾已習慣外送,只要品牌做出來了,找一個據點,甚至你在家裡煮就可以了,透過外送來幫你送餐給客戶。
也因為大家都在家工作與學習,所以ICT設備、視訊軟體、學習平台、數位教材等,這些都是機會。所以在疫情常態化的時候,市場需要更彈性、更健康、更有趣的生活,這時候導引出來的市場機會是相當驚人的。
參、 透過數位科技掌握疫常時代的創新需求
疫常時代帶來許多零接觸與低接觸的需求,如何運用發展中的數位科技來協助,這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課題。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研究,未來5年最重要的數位科技包括I、A、B、C、D、E、F幾類科技。I是IoT物聯網,A就是AI,B就是Block chain區塊鏈,C就是Cloud雲端,以及其中Cyber Security資訊安全,D就是大數據Big Data,E就是Edge邊際運算,F就是5G (Fifth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以下簡略說明:
IoT如何利用IoT來實現零接觸、低接觸?以後全部的物件,例如家裡的燈泡、冰箱、電鍋,個人的手機、智慧手環,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等,如果全部連接起來時,那麼其體驗將非常美好。例如現在的智慧音箱也是一個IoT的應用,觀看電視可以利用聲控轉台,也可以利用聲音,購物或進出家門,亦即透過聲紋辨識來進行各種交易或做各種監控應用。
AI是可以透過電腦模擬人類的能力,包含眼、耳、鼻、舌、身、意的功能。例如我們現在的圖像辨識是AI在進行的,假設參加論壇,未來一進門就要刷臉,在刷臉時就看到參加者的體溫,如果體溫有問題的人士進來,機器人就會一直追著。在中國大陸人臉辨識還可以應用在金融上,刷臉後就會告訴企業,這個人士可以借貸多少萬人民幣?他們利用人臉特徵來做貸款依據,當然這個需要很多大數據才能做到。
在區塊鏈部分,可以讓服務效率更快,客戶體驗更好。舉例來說,當病人從醫院出院時,因為公司有團保和個人保險,所以過去患者需要先申請診斷證明正本副本,以及與正本相符的各種收據,彙整所有申請資料後,再經手續檢驗核實後才能理賠,處理時間恐要一兩個星期,理賠才能匯款到帳戶。但是,如果資料全部登上區塊鏈,那麼當你出院時,核對條件一致的話,匯款馬上進到你的帳戶,客戶滿意度將提升至另一個境界。現在有一些醫院就在從事這件事情,提升客戶體驗。
又如許多人擁有旅行不便險,過去也需要許多流程與手續,但若旅客資料在購買機票時就上區塊鏈,只要飛機有耽誤,並不需要提出資料,馬上上鏈可以核對,然後就做賠償。
在大數據部分,沒有大數據什麼都很難做。根據調查,美國零售業因有效運用巨量資料,不僅毛利有效提升,在生產力方面也有顯著的進步。舉例而言,美國最大零售店Walmart針對消費者在網路上所提到的特定產品給予折扣,並將該資訊傳遞到需要的顧客;也透過Facebook洞察消費者習慣嗜好,推薦最適當的產品給潛在顧客;並利用集體創作的模式,借助消費者在網路上的力量去接觸到更廣大的消費族群。
尤其藉由自行開發社交購物搜尋引擎,在社群網路裡做關鍵字分析,尋找人氣商品來為自家的網購目錄排名,並利用具有語意學習能力程式來幫助每月超過4,500萬名網購者尋找想要的商品,因而提高10~15%網路購物成交率。
不僅是商業,在製造業方面,藉由巨量資料的分析與運用,也有不錯的成果。奇異電器位於亞特蘭大的能源監測和診斷中心,蒐集全球50多個國家上千台燃氣輪機的資料,藉由軟體蒐集並管理其流程的連續資料,線上儲存資料長達10年。而透過比較歷史資料和當前設備的狀況,可以發現設備老化跡象的趨勢和模式,提前數周預測機器故障和停機時間,在問題發生之前進行檢測、診斷和預測,避免故障及減少停機時間,每年能節約和減少的成本達7,500萬美元。
Edge Computing透過邊緣運算做即時回應,很多資料就不用傳送到雲端,在本地端就能做處理與回應,這是未來運用與部署的趨勢。
5G有大頻寬、低延遲、大連結的特性,企業可藉此啟動企業專網,進行企業數位轉型,提升產業在工業4.0的競爭力。政府目前正致力於找尋產業轉型所需的應用,例如製造業的智慧工廠、商務服務業的智慧商業、交通部的智慧交通、衛福部的智慧醫療,並以此推動數位政府及智慧國家。
結語
面對疫常時代超前部署乃是當急之務,記得疫情剛開始時,很多公司很快設計出進門馬上測量體溫之設備,戴上口罩也可以辨別出是何人,然後有體溫量測結合辨識功能等整合型的機器。或者是去店面用餐用平板點餐,在點完餐點之後,馬上可以自動殺菌,讓消費者的安全得到保障。因此如何利用數位科技協助掌握因疫情所產生的各種零接觸、低接觸及宅經濟商機等創新需求,以及透過數位科技來讓企業能夠持續營運不中斷,這是在未來仍須與疫情共處的環境下,所有企業都應該思考的課題。
【作者介紹 詹文男】
資策會MIC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