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為示警氣候變遷議題的影響,2021年11月UNFCCC在COP 26召開前夕,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1年8月公布繼2014年以來,首份關於氣候變遷的重大科學評估系列報告。在第一冊《IPCC AR6 WG I》中,以科學數據論證全球氣溫上升的速度快過預期,1.5°C升溫已經無法避免,且在2025-2044年間就會發生,唯有控制在1.5°C才能避免最惡劣的氣候影響。締約國深刻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後果,因而在COP 26達成的《格拉斯哥氣候公約》中重申溫度目標的重要性,首度承諾減少使用煤炭,及針對碳交易市場訂出規則等,希望藉此遏止持續惡化的狀況,「淨零碳排」也成為各大國共識。
在COP 26之後,2022年3月IPCC發布系列報告最終回《IPCC AR6 WG III》,報告中提出「解方」,呼籲加大「氣候科技」投資以及善用科技控制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因此「氣候科技」關注度瞬間提升,驅使各國政府與企業陸續投注資金加速氣候創新。
VC、CVC積極投資,為氣候科技新創帶來機會
氣候科技屬於解決革命性問題的Deep Tech,且多為新創,需要漫長的研究和開發,以及在成功商業化之前需要大規模資本與人才投入,投資回報期相當長,因此過去資本市場基於存續期的壓力,對於這類型的技術投資較少。
隨著允諾將於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目標的國家城市、企業及投資者不斷增加,意謂相關技術一旦得以突破,將創造雪球效應般的強大需求,促使投資人、創投紛紛提高對於氣候科技的投資金額,更加快氣候科技獨角獸誕生。
除了VC相當踴躍之外,國際大企業也積極針對氣候變遷議題成立企業創投(CVC),包含2020年1月微軟宣布成立「Climate Innovation Fund」;2020年6月亞馬遜也跟進成立「The Climate Pledge Fund」。希望以CVC及早接觸氣候科技新創的技術與解決方案。
結論與建議:短期優先圍繞「減碳」管理與應用發展
氣候科技涵蓋多種技術與應用,若從科技新創的角度出發,短期能快速商業化的機會在於提供企業實現減碳目標的SaaS服務,包含碳管理與垂直應用的解決方案。至於中長期商機,則為改善氣候變遷及朝向氣候創新科技的物理或化學技術,如:碳捕捉與碳封存、核融合等,這類技術雖然目前多仍處於實驗室階段,但隨著VC、CVC等資金湧入,有助於加快走出實驗室。
不過由於中長期技術目前多在學研實驗室中,建議新創可先朝向碳管理與垂直應用發展,協助產業解決燃眉之急以爭取商機。
一、 碳管理解決方案
隨著各國針對淨零碳排逐步研擬執行路徑與法規,並陸續設定達成碳中和年限,以及國際組織將課碳關稅、國際品牌的綠色供應鏈目標、銀行融資對於ESG的重視等,企業所面對淨零碳排的時間壓力也越來越大,碳管理需求提升。根據英國標準協會制定的PAS 2060碳中和標準來看,企業組織明確減碳目標分為三環節,分別為碳盤查、碳減量、碳抵換,每個環節都將是科技新創的商機。
二、 垂直領域應用
各產業為逐步減低碳排放量,紛紛導入氣候科技相關應用。從市場角度觀察,目前最為積極投入的產業為「能源」、「交通運輸」、「農業科技」等三個垂直產業。在能源產業方面,由於能源轉型與綠電需求,科技新創的機會在於發展出為企業/家庭提供更有效率的再生能源管理或交易解決方案。在交通運輸方面,電動化則是交通產業最主要之減碳方案,從車輛、飛機到船舶,都逐漸朝向電動化發展,並延伸出創新商模。在農業科技方面,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形成常態,食農產業的永續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縮短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更是科技新創能著墨的重點。
【作者介紹 王琬昀】
(經歷)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專業於創新創業商業模式研究,範疇涵蓋國際創新創業政策、國內外創業育成產業研究等。曾投入數位健康產業、銀髮產業、中國大陸總體經濟與新興產業發展等研究領域。具APIAA產業分析師認證。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
(專長)
創新創業商模
創育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