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6 林聖勇 / 新創公司如何借力使力突破估值天險 – 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
newsbanner

最新消息

2021.04.06

林聖勇 / 新創公司如何借力使力突破估值天險title

有別於大型經濟體的兼容並蓄,新創公司充滿獨特與前瞻性,而募資往往是新創公司最重要的課題與挑戰。本文以下將淺談臺灣新創公司常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並提供新創公司如何與企業策略發展與投資合作,突破臺灣新創面臨的估值天險。

 

1.營收、獲利提升速度不足與規模有限,是臺灣新創公司面臨的在地障礙,依產業不同,新創的估值天險約落在3-5千萬美金

 

新創公司早期資金除來自團隊本身、家人與朋友外,近年政府各項中央與地方創業補助政策陸續出台,新創公司自然有許多管道能取得早期資本,藉此建立初始團隊與產品(樣品),這是創業的第一個階段。創業家經歷千辛萬苦通過這個階段後,經營與獲利模式的優化更是一連串的挑戰,諸如:如何量產產品與上線服務、找到可變現的商業模式後成功轉換客戶訂單、可累積持續的客戶訂單、再進而建立持續而穩定的營收與獲利,這對於受到地緣限制的臺灣新創公司來說尤為困難。

 

簡單來說,對於以B2C生意模式為主的新創而言,是否有資源能夠支撐到進入另一個市場實屬困難,更別提是否能夠壟斷目標市場;而對B2B模式為主的新創來說,早期面臨的困難多半是能否通過客戶以及法規的認證,更別提是否能在市場持續領先對手。對於這些尚未產生顯著而持續性營收及獲利的臺灣新創來說,要說服精打細算的投資人接受3或5千萬美金的估值實屬不易,畢竟通常此階段的投資機構較不是以膽識與勇氣做為評估的主軸。

 

舉例來說,一個進入B輪融資的臺灣新創公司,好不容易在營收上取得進展,創始團隊對估值有所期待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常見提出的估值落在3-5千萬美金。但從投資機構角度來看,超過臺幣十多億元的估值事實上已接近臺灣小型上市櫃公司的市值。在近年股市趨勢及流動性的因素考量下,投資機構是要直接購入已具備流動性的小型上市櫃公司的股票,亦或是投資在充滿前景但尚未有持續性營收獲利的新創公司,成為投資機構的兩難。畢竟如果臺灣新創公司持續創造很高的估值卻無法給股東帶來獲利退出,就好像棒球場上一直滿壘卻無法得分,對於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看到再見全壘打的臺灣投資機構而言,不易接受這輪新創公司提出的高估值。

 

2.臺灣新創如何借力企業策略合作與投資來突破估值天險

 

筆者相信臺灣新創充滿機會,如何突破在地估值天險,方式也不只一種,與企業策略與投資合作是務實的方法之一。

 

過去五年歐美企業在數位轉型上著墨頗深,部分企業甚至透過數位併購來加速競爭力的提升,2020年Covid-19疫情更加速了數位轉型需求。事實上,數位化只是轉型的一個方向,對於以代工製造為主的臺灣企業,如何透過與外部力量合作來提升供應鏈議價力、成長力與利潤率都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對於有志於在未來三十年領先的企業領導人來說,他們更關注新創公司的發展,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尤有甚者更願意透過專業的企業投資與併購來加速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而站上領先梯隊。作為策略參考,以下幾點皆是臺灣新創在找尋合作對象時所該關注的事項,包括:辨認潛在合作企業決策者是否擁有轉型思維與執行的團隊、該企業所處的產業背景與轉型的方向、新創如何賦予這些企業在產品與服務上新的價值。

 

綜上所述,臺灣新創圈不乏優秀的創業家專注於開發優異的前瞻技術與科技產品,或可考慮借助與企業策略及投資合作的力量來突破估值天險。當然合作形式眾多,除了牽涉到所有權轉換的合併收購之外,其他如合資或專利授權也都是可考慮的方式。此外,根據筆者觀察,新創公司一旦在該行業突破估值天險後,往往海闊天空,因為下一個估值層中不僅面對的融資競爭較少,往往也可以吸引到資源更充沛的投資機構和集團企業的關注。

 

 

【作者介紹 林聖勇】
(經歷)
能率亞洲資本 投資協理
中華開發資本 投資經理
(專長)
創業投資與新創企業組織設計
私募股權投資與收購
商業策略諮詢、財務諮詢
企業資產分割、重組、IPO策略與海外擴張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