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9
來源 : 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10)日表示,工研院重塑創新創業文化,今年衍生出11家新創公司、總投資資本額19.24億元,加上技術移轉授權金收入破億元,三項數據都寫下新高紀錄。
工研院30年前陸續由主管帶著團隊及技術,先後衍生出聯電、台積電、台灣光罩及晶電等公司,如今都成為國際著名企業,帶動一波科技產業的創業風潮。
為重塑當年創新創業文化,工研院於2011年起,邀請七位矽谷專家,包括陳五福、楊耀武、沙正治、孔繁建、莊人川、鄭志凱及陳勁初,組成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共同打造新創共識平台—技術、人才、資金和市場。
隨著輔導新創事業的運作日趨成熟,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也從2011年的三家、2012年的五家、2013年的七家,今年已成長至11家。
總計四年累計的衍生事業(包括分拆獨立等)達33項,其中,跨領域的有八案、資通訊領域有九案、電子與光電達七案最多。
蔡清彥分析,台灣的創投文化已經在改變,不同於過去不願投資高風險新創公司的作風;近半年來,已有數家創投、銀行投資部門,定期、甚至每個月拜訪工研院篩選後進入「育成期」的新創事業,積極尋找投資標的。
此外,並有個人的「天使」投資人,也開始投資台灣新創事業。從2013年一人,今年衝上六人。投資的金融機構,也從前三年一家都沒有,今年已有三家。
工研院統計資料
圖/經濟日報提供
他表示,工研院今年新創公司達到高峰,未來希望每年維持約十家的新創事業動能。
這一股蓬勃的研發能量,成功吸引創投、投資銀行每月定期拜訪工研院,期望能成為即早「挖到寶」的投資人。接下來,工研院將積極串聯起和矽谷的新創業務連結。
蔡清彥透露,工研院最近衍生的三家生醫、醫材新創事業,募資作業都順利達成2億至3億元目標,甚至出現日本知名企業爭取投資的熱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