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7
海外補助實績
▲Techstars Rakuten 所有團隊及加速器成員大合照。 |
我們是一間從一開始就設定為遠端的公司,就在上個月,我們很幸運地加入世界前三大的加速器之一「TechStars」。這是一個以科技創新為主的加速器,會錄取的團隊大多在科技領域有一定的成績,而像我們這樣的網路公司就屬於其中一種。我們自認為對於要「提供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件事相當執著,夥伴們也都是日夜辛勞的努力,持續不斷解決遇到的挑戰,這一直都是我們堅持的方向。但不得不說,想要順利進入這樣世界級的加速器,除了努力之外,運氣因素也必須考慮在內,我們真的很幸運。
本次錄取的團隊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安排,幾乎來自世界各地。有東南亞、中東和歐洲的團隊,同時種類也相當多樣,住宅、金融、運動、遊戲、工具、還有我們這樣的網路公司,而跟其他 TechStars 梯次的團隊比起來,我們的條件則相對成熟,每個新創大多有相當的用戶數量或者營收,不像其他梯次會錄取還在產品概念階段的團隊。
就這樣子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我們一部分的團隊成員就來到了鄰近赤道的新加坡,準備把我們的產品帶向海外第一個據點 。
「加速器」之所以叫做加速器,就是想要在短時間揠苗助長(❌),幫團隊會遇到的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在臺灣時,本來我們排的工作就已經相當滿了,除了開發新產品、做活動、伺服器維運,待在這邊的時間還需要花時間學習並與導師互動。在第一個月的日子裡,幾乎是滿滿的跟創業導師面談,剩下的時間則是工作坊 (workshop),原本在臺灣需要做的工作,就只好拿到晚上或假日做了。於是時間安排遇到極大的挑戰,不過我想這正是加速器想要告訴你的事。對於一個新創,事情只會越來越多,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你只能把事情做得更有效率或者捨棄一些看起來很重要,但實際上效果有限的工作,這是我在這個月最大的體會。於是我開始對於某些活動或會議做取捨,才有辦法把工作進度勉強保持住。
除了時間之外的第二個挑戰就是語言。新加坡是個世界級的城市,在這邊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中工作互動。我們在新加坡的辦公場地是一個共用空間,同時因為行程的關係需要跟不同國家的人對話,這時候就會發現一些有趣但困擾的事,像是雖然大家講的都是英文,但卻不一定聽得懂。印度人講話很快還會加上捲舌,日本人講話雖然慢但有的時候聽起來像是在講日文,其中比較能理解的大概就是美國人的英文,這或許是在臺灣都只聽到美式英文,如果真要練習英文聽力,真的要在有多樣性的環境中沉浸。
第三個挑戰就是策略跟方向。TechStars 是一個以導師制 (Mentor driven) 為中心的加速器。什麼叫做導師制呢?這裡的假設是創業這個東西因為學校沒教,所以如果有一個前人,也就是先前創業成功的人,可以把他之前嘗試的錯誤經驗總結給你,或者在你有問題的時候可以提問,那麼「理論上」可以縮短試錯的時間,讓你不要重蹈覆轍。雖然這樣也許可以少走一些錯誤的道路,但同時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團隊想要嘗試新方向的可能,也因為這樣造成不少衝突。例如:對於市場的策略是要在當地市場鞏固後才進到下一個市場,還是說一開始就直接進入國際市場,這樣的問題通常沒有對錯,都有人成功跟失敗,就會造成不少糾結,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雖然來到新加坡已經過了一個月,但卻覺得時間一下子就過去,每天都在忙碌跟討論中度過,確實是有加速的感覺。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快,我們團隊也在隨時調整腳步以跟上節奏,不論是使用最近火紅的人工智慧技術或者打造更有趣的主題,都是為了讓我們的用戶可以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互動並認識新朋友,遠離那些因為被貼標籤而無法好好溝通的窘境。
現在可以在 APP 中進行語言的切換,為了讓大家避免遇到不同語言無法溝通的尷尬,我們把英文的聊遊做了區隔,讓想用英文互動的用戶可以下載英文版,並使用會說英文的機器人進行對話,外國朋友再也不用看到一堆看不懂的方塊中文了。至於本來使用中文版,卻想要用英文交朋友的用戶,現在可以到英文環境跟大家打招呼。
雖然還不確定第三個語言會是什麼時候推出,但我相信應該是很快,再來就是第二個月應該很快就會過去,到時候可能又有不同的體會,這應該就是創業這條路最有趣的地方了,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速度,生命本來就應該過得這麼精彩的不是嗎?
▲Life is short, work hard play hard. |
成長幾乎是所有新創企業的唯一方向,身處在加速器的我們自然也不例外。在加速器調研期間,就有耳聞 Techstars 把待在加速器的時間分為三個階段,導師會談、工作坊以及為最後的展示也就是俗稱的 Demo Day 做準備,沒想到光是上臺五分鐘的報告要花一個月準備,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愧是加速器能把十年縮成一個月。所以在經過導師的震撼教育後,我們進入了最佔用時間的工作坊,至於這樣的時間投資結果是好是壞,就完全看個人的理解了。
在工作坊期間,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要被拿來「上課」,有點像是企業內訓但又不完全是。加速器會請一些在相關領域有專才的人來分享經驗,例如校友會來分享在加速器學到的事情和如何更好地利用這樣的環境及資源,也會請專業講師來對專題做解說,包含如何演講,所以要說是個 MBA 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上課的期間,有時還需要動手執行或者和隊友討論。例如:其中有個工作坊是 KPI 設定,講師就會要求團隊成員打散,讓每個人先試著找出另外一個團隊商業模式中的所有路徑,然後對其作分析。接下來團隊針對這樣的提議以及解法做出說明,評估這樣的 KPI 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正確取得資料或達到改善的效果。畢竟如果講了一堆解法,結果天馬行空執行困難或根本無法驗證,那這樣的動作就只淪為空想,或者要等到哪天時機成熟後才有辦法進行了。
除了白天的上課外,在這期間每週也會進行家庭晚餐 (Family dinner)、CEO 早餐會、CTO 午餐會等,來增加團隊的感情,但更重要的是讓不同文化之間產生火花。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常常可以在這樣的討論中出現一些之前都沒想過的解法,或者想很久的問題在別人的眼中根本是小事一件,只是礙於自己身處其中而不自知。幾次的分享之後,大家除了變得更熟悉之外,也成了互相鼓勵打氣的夥伴,因為每個團隊的狀態都一樣在打造火箭。
記得有一次因為人員調度上比較窘迫,我必須作為 BD 的角色對外說明時,就覺得相當緊張。因為上臺講話這件事本來就不是經常在做,不熟悉的狀況加上使用不擅長的語言,老是怕自己做不好。這時候另一個團隊的 CTO 就來鼓勵我,說他身為一個技術人員,對於這件事本來也憂心忡忡,但是練習幾次後,發現其實也沒這麼難,就鼓勵我多多練習改善。後來,在上臺了幾次後,確實也覺得不就是這麼一回事,擔心是多餘的,真的出糗那沒關係,大家都是在前往變得更好的路上,多多練習後再上場也就是了,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只出現過一次,這時候總是慶幸有夥伴真好。
Rooit 團隊的工作空間,位於新加坡的精華地段 Robinson Rd. Wework的共同工作空間十分舒適寬敞,定期舉辦產業活動,還有免費的好喝咖啡、明治牛奶、啤酒。
▲左為此梯次加速器課程的Managing director – Dhritiman Hui,過去曾為多家創投高階主管。右為此梯次加速器課程之 Program Manager – Dennis List,過去也有過創業經驗,也算是Techstars的校友。 |
▲加速器課程期間會定期邀請有經驗的創業家或產業專家來進行分享(Ask Me Anything, AMA),左為知名女性創業家Payal Kadakia (Classpass Chairwoman and founder)。 |
▲加速器課程第二個月尾聲,樂天會依照不同團隊需求讓各個團隊的CEO前往東京、美國或以色列參訪,圖為Rooit CEO Paul與其他團隊的成員前往以色列參訪Viber總部之合照。 |
▲Rooit CEO Paul 與樂天創辦人暨執行長Mikitani合照,並進行電梯簡報。Mikitani在聽完團隊電梯簡報後就搭乘私人飛機前往下一個行程。 |
▲參訪以色列的團隊向Viber成員進行簡報分享,Viber是全球前幾大的通訊軟體,有數億人在使用。Viber團隊每週五會舉辦”Vibeer” team bonding活動。 |
▲除了參訪Viber以外,各個加速器團隊也會參與樂天集團的定期朝會”Asakai”,圖為Rooit COO Elsa在新加坡樂天總部向全球樂天員工介紹Rooit的情形。 |
▲Techstars Demo Day 發表會現場位於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現場來了大約200位投資者與新加坡新創生態圈夥伴。 |
▲每個團隊有一個小小的攤位可以在Demo Day 後和有興趣的投資人洽談可能的合作機會。 |
▲在加速器的第三個月主要的任務就是練習Demo Day有完美的表現,每天都會練習兩場pitch。 |
▲Techstars加速器的精神”Givefirst”,牆上的簽名是從世界各地前來新加坡幫助這一梯次新創團隊的mentors的簽名,不乏成功的企業家、創投、產業專家,都依照著Givefirst的精神幫助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