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06 李雅妮 / 臺灣新創如何建立國際鏈結 – Startup@Taipei創業台北
newsbanner

2020.10.06

李雅妮 / 臺灣新創如何建立國際鏈結title

為何臺灣新創需要國際鏈結,目的是什麼?吸取新知、引進產品技術亦或是獲取資源拓展國際商機。回歸創業初衷,為何創業,解決什麼問題,需不需要外援,建立國際鏈結,把一個新創產品逐步打造為一個世界級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精實創業作者艾瑞克萊斯所談的矽谷創新精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迅速發展。因此,當確認要打造的是一個跨國事業,那麼國際鏈結從初創時便開始規劃執行了(go global from day one)。臺灣是一個非常好的新創試煉場域,在這幾年打造了許多國際級的新創公司,如甫得總統新創獎的gogolook以及其它如iChef, Appier, Surveycake, Red Pill, Amazing Talker, QSearch, iKala, Pinkoi, Xrex及TWBIO等。這些新創公司已將事業版圖跨足其他國家和市場,並且在初創時便開始進行規劃執行,以下將分享新創階段在種子期和創建期如何建立國際鏈結:

一、種子期:

1.專注重點:

確認創業初衷,分析能力和資源,規劃階段性的里程碑和策略,了解團隊成員、產品、技術和市場在初期建立國際鏈結的需求是什麼、深度到哪裡。iChef在產品概念設計階段便定位市場以亞洲為主,因此採用AWS雲端服務、iPad為載體、日本通路設備等國際性技術供應商打造未來符合進入國際市場標準的產品。而在人脈連結和市場資訊收集上最直接的就是團隊成員有外國人或加入海外加速器。PicCollage的共同創辦人為美國人,Share4impact在概念階段就加入矽谷加速器Women’s Startup Lab。除此之外,透過參加臺灣國際社群活動,拓展海外人脈圈也是非常積極有效的方式,如參加APAC Startup Ecosystem Community、ASEC社群每週線上交流活動等。然而,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開始經營自己或團隊的Linkedin和Twitter。

2.做法比較:

  社群活動 新創競賽 線上經營
如何參與
臺灣許多國際新創社群定期辦理社群活動,如Startup Taipei、FutureWard、Taiwan Startup Community、Taiwan Startup Stadium、Taiwan Tech Arena、ASEC等。
參加國際社群辦理的Startup Weekend、黑客屋或Hackathon等為種子階段所設計的新創競賽,可以直接在活動現場找到互補的工程、設計或行銷的團隊成員。 經營社群媒體,如Twitter和Linkedin。尤其Linkedin是初創最直接有效建立國際鏈結的方式。

二、創建期

1.專注重點:

打造最小可行產品(MVP),進行市場測試,創造Traction,建立國際鏈結,獲取投資挹注,切入國際市場。每一個創業世代的方式都不同,2010年初期APP開始盛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拋上市場測試。Gogolook的APP產品whoscall早期原型建立後便直接在Google Play上架以了解哪一個市場有防詐騙的需求。巧合下獲得Google時任的CEO Eric Schmidt公開讚揚,使用者瞬間蜂擁而至。現在臺灣新創環境更多元及更國際的情況下,參加政府的創業比賽,獲得出國參展比賽的機會是很直接的方式。iChef在2013年獲選數位時代年度創業之星評審團首獎,2014年前往新加坡參加Echelon獲日本創投Global Brain評審特別獎,在國際活動和媒體曝光下,很快地就獲得創投關注募資成功。2018年TWBIO在參加資策會GCamp活動獲前往芬蘭SLUSH活動機會,積極聯繫芬蘭的鮭魚養殖場獲取合作機會。除此之外,與在臺各國代表處聯繫、參與國際專案或國際標準組織或加入當地政府的落地加速器,對於國際環境比較熟悉的團隊也是很好的機會。如Lightspeed及RedPill參加韓國政府辦的KStartup Grand Challenge以及QSearch參加新加坡Facebook加速器。最後,聘用當地人或與顧問公司合作,如FST Network與當地顧問公司建立夥伴關係進入英國市場。在找尋國際創業夥伴上,Slasify、MiT、allhandsTaiwan等平台皆有提供服務。

2.做法比較:

  政府國際鏈結計畫 國際鏈結加速器 當地落地加速器/
國際專案
如何參與 報名參加政府單位比賽獲得出國機會,如經濟部GCamp計畫、科技部TTA計畫、北市府產發局Overseas Subsidy Program(海外補助計畫)、TIEC計畫、國發會TSS計畫等。 參加臺灣具國際鏈結加速器,如TAcc+、SparkLabs Taipei MOX、B2MC、Tiger、StarBoard Appworks、BE、iiiNNO及Muses Builder等。 參加美國矽谷加速器,如Plug&Play,其他如韓國政府KStartup Grand Challenge、澳洲政府HeyMarket HQ、以色列在SOSV的Landing Pad。另外也可參與國際組織如GitHub或聯合國的國際專案。

註:以上政府相關計畫將隨年度規劃而調動

結論:
創業沒有方程式,成功也沒有方程式,國際鏈結更沒有,唯有及早規劃和佈局,不斷地嘗試和挑戰,便能找到最適合進入國際市場的脈絡和方式。

 

【作者介紹 李雅妮】
(經歷)
現任新創軌道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現任Muses Builder繆思建造所所長
現任AVA天使投資人加速器Operation Partner
曾任職臺灣BE、韓國Shift、大陸BARSA等創投加速器
曾任職資策會組長以IDEAS Show推動臺灣新創
美國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壬色列理工學院)資訊科技碩士
(專長)
新創輔導與天使投資
企業創新與加速器設計
大型國際新創活動辦理